敦煌行略 ——“敦煌饮食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丝绸之路与敦煌饮食文化高层论坛”侧记
敦煌行略
——“敦煌饮食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丝绸之路与敦煌饮食文化高层论坛”侧记
敦煌,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像一块宏大的磁石,吸收着每一位来访者。
2016年9月20日开幕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这座著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又一次推向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金秋时节的敦煌被打扮得绚丽多彩,节日般的喜庆氛围、沙漠绿洲的地域风情、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充溢了摄人魂魄的魅力。
我有幸以中央史志学者的身份受邀参与了“敦煌饮食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丝绸之路与敦煌饮食文化高层论坛”。倾听专家讲座,品味敦煌盛宴,散步阳关古道,旅游敦煌影城,观赏精品文物,领略艺术珍宝,一种穿越时空的觉得油但是生。
敦煌盛宴:具有国际质量的中国美食
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展现敦煌饮食文化,是此次敦煌文博会的亮点之一。“敦煌饮食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丝绸之路与敦煌饮食文化高层论坛”的举行,将独具特征的敦煌饮食推上了其应有的文化舞台。
在阳关博物馆,远道而来的“康居国王子”遭到盛大的礼仪接待。身着汉服的敦煌学研讨专家高启安扮演敦煌郡太守,宣读“谕旨”并颁发“通关文牒”,与画家张巨鸿扮演的康居国王使者一同,以汉代的外交礼节品味敦煌盛宴。历史情形的再现,美味丰富的敦煌菜,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用,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敦煌盛宴,不只是敦煌菜精品系列的展现,也是敦煌饮食文化经典内涵的荟萃。
敦煌菜的开创人赵长安,是一个博学多识的饮食文化研讨者。源于对敦煌文化与中国传统美食的偏爱,经过多年的潜心探究,从敦煌文献和壁画中遭到启示,发掘复原出汉代的美味佳肴,冠名以“九色鹿”、“月牙泉”、“丝路驼铃”、“反弹琵琶”等敦煌元素,这些赋予敦煌文化内涵的经典菜品,用现代烹饪技术精心制造,融丝路文化与饮食文化为一体,表现出时髦与古典的圆满分离。
为配合本次高层论坛,甘肃长安餐饮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特意推出了最经典的“敦煌盛宴系列”菜品,让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和现场游客们真正地饱了一回眼福。敦煌饮食文化的美好展现,将敦煌菜喜闻乐见的味觉享用,演绎为激荡人心的视觉盛宴。
盘绕敦煌菜而停止的“丝绸之路与敦煌饮食文化高层论坛”,经过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古丝绸之路的探求,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诠释了敦煌盛宴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含义。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位置与历史上中西双方长期的商贸往来,交融衍生出特有的饮食文化,成为丝路文化不可短少的局部。
文化是有载体的,文化更需求传承。专家们以为,敦煌菜便是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开掘再现,不但包含了深入的丝路文化内涵,而且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历史的厚重沉淀。敦煌菜以绿色、营养、安康、典雅为目标,交融多民族的特有烹饪技法,将菜肴的色、香、味、形、器、质、量、情、景、意十大要素融为一体,从而构成其共同的质量。
敦煌菜的特质,就在于其承载敦煌饮食文化的国际质量。2001年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美食节,“敦煌菜”名列中国“新八大菜系”榜首,其特有的国际质量无疑是夺冠的动因所在。
敦煌菜的创制,以丝绸之路的历史为背景,寓以丰厚的文化内涵,彰显出共同的魅力。共同的烹饪技艺、共同的视觉感受、共同的味觉享用、共同的文化体验,让敦煌菜独具特征。
敦煌盛宴,是展示丝绸之路美食历史文化的盛宴。
西出阳关:深藏在丝绸之路的葡萄绿洲
从敦煌驱车继续西行大约一小时,走过荒芜空阔的戈壁,一片绿洲出如今眼前,这里便是阳关所在地了。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作《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首送别诗,千百年来被传唱着,阳关也因而而出名于世。
阳关地处敦煌市西南,置于西汉,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因其位于玉门关的南部,所以取名为阳关。汉唐时期,阳关和玉门关一样,都是中原王朝与西域交流的重要门户。或许,今天人们难以想象阳关曾经具有的繁华,纷至沓来的驼旅商队、服饰各异的西域商人、美不胜收的各色货物,该是怎样的一幅历史场景?
曾几何时,丝绸之路照旧,而驼铃声无处可闻。千年的昌盛繁荣,终归于萧条寂静。伫立阳关故址,瞭望远去的丝绸古道,不由念出“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心中平添一缕淡淡的离愁别绪。没有理由不置信,今天来到阳关的文化游览者,不会不产生同样的思古之幽情。
历史在轮回。阳关古城被风沙掩埋了,但一座崭新的历史文化市镇却在阳关故地兴起。
往常,这里被列为阳关景色区。于2001年开工建立,2003年完工开馆的阳关博物馆,将阳关的历史风貌展如今参观者面前。阳关博物馆根据汉代建筑作风仿制,包括两关汉塞馆、丝绸之路馆两个专题展览馆,建有汉阙牌楼、阳关都尉府、阳关关城等历史标志建筑,以及王维石雕像、张骞铜像、壁画《丝路友谊图》等,古朴典雅,蔚为壮观,令人恋恋不舍。
阳关故址所在地,原名南湖乡,因境内有南湖而得名,现已改为阳关镇——一个享有历史渊源的响当当的名字。在古代边陲关隘阳关,一座绿洲曾经兴起。阳关镇的2万亩耕地,简直全部建成了葡萄园,已成为敦煌市最大的鲜食葡萄种植基地,被誉为“中国阳关葡萄沟”。
我们看到的阳关葡萄,只是敦煌葡萄的一角。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让葡萄产业成为敦煌特征产业的品牌,敦煌葡萄曾经被列为国度天文标志产品。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时节,色泽艳丽的敦煌葡萄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坐下来尝一口鲜活甜美的敦煌葡萄,色味俱佳的感受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游览的困倦也随之消逝得无影无踪。
第一次到阳关,固然只要一天的行程,但可谓不虚此行。我在心中为之赞赏,古老的阳关,深藏于戈壁荒漠的阳关镇,丝绸之路上的葡萄绿洲。
夕阳西下,阳关古道洒落一地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