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发布行业社会责任报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长期的良心工程
4月22日讯:食品平安问题是公众最关怀的焦点问题之一。众多网络订餐平台的呈现,让商家和顾客都享遭到了实惠,但也放大了相关行业的缺陷,招致原来零散的食安事情集中呈现。
在不悲观的食品平安形势下,外卖平台不应是食品平安的旁观者。2016年,外卖订单量高达33亿单,外卖已成为国人继堂食、做饭后第三种常规就餐方式,同时亦成为食品平安的第三块前沿阵地。由于消费集中度和互联网化水平高,产品和数据让更有效的监管成为可能,外卖有希望成为食品平安的标杆范畴。
近日,饿了么发布首份《企业社会义务报告(2016)》(下称《报告》),这也是外卖行业的第一份企业社会义务报告,传送饿了么经过产品和效劳发明社会价值的理念,并系统披露了相关理论。食品平安是《报告》重点关注的内容,《报告》初次全面展现了饿了么的食品平安体系,显现出饿了么为努力处理食品平安问题、推进餐饮环境和食品平安进步所做的努力。
效劳100万商家、过亿用户,饿了么将食品平安视为重中之重。线上化、数据化、产品化、可追溯,这家外卖企业为食品平安问题的处理开拓了全新的思绪。
从本身做起,构建深化人心的食品平安体系
饿了么CEO张旭豪以为:“作为一个‘互联网+食品’的平台,重点更多要放在食品上面。”据《报告》引见,饿了么在2016年树立了公司一级部门食品平安部,全权并独立担任全平台的食安监管事务。为保证有效监视,该部门不与平台业绩挂钩,以处理食品平安问题为主要KPI考核,这表现出饿了么攻坚食品平安问题的决计与义务心。
目前,饿了么曾经构成较全面的“食品平安体系”,包括风险反应、商户入驻、在线监管、供给链、效劳评价和食安学堂六大板块。
食品平安的重要性经过企业价值观、制度文件、培训体系、产品运营,层层贯串于每名员工的日常工作。一名饿了么市场经理表示,在开发新商户时,同事们常常要本人先吃过再上线。“假如我们本人都吃不下去,为什么要让它上平台?”这成为一线工作的“潜规则”。
用数据严守食品平安的事前、事中、事后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饿了么努力于借助科技和大数据的优势,经过开放的产品平台完成更有效的监管,以创新的方式协助社会共同提升食品平安。经过严厉审核每一家上线的商户,优先支持质量商户,并与政府协作、向公众开放共治平台等举措,促进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让食品平安在数据时期变得愈加透明。协助整个社会共同提升食品平安。
在事前,饿了么制定了一系列商户管理规则,如《饿了么餐厅称号命名标准》、《饿了么开店申请审核规范及流程》、《饿了么品牌馆准入规则》等。除了三大部门联动,饿了么还在去年树立专项小组,随后扩大为品控部门。在政府监管、平台监管之外,饿了么约请具有百年历史、特地从事食品平安资质检查的天祥集团对商户做实地核对。构成一套线上资质审核、线下实地调查、三方机构巡检的制度。
在事中,饿了么与上海交大陆伯勋食品平安研讨中心协作,首创60度恒温外卖箱,最大水平降低运输风险。饿了么率先推出外卖平台餐品包装封签,封签采用特殊资料制成,如遇到外力撕毁,将留下永世性痕迹,用户可凭此确认本人的餐品在配送过程中能否原封不动,根绝人为或不测要素的食品污染。经过平台大范围推行,饿了么希望推进“一餐一封签”成为即时配送业界规范。
在事后,饿了么推出千人客服团队,多渠道保证消费者权益,并设立24小时告发热线,引入舆情监控机制,对来自社交媒体的投诉也及时跟进处置。饿了么引入了舆情监控机制,承受来自公众、政府、媒体的问题反应,及时将需求反应到相关部门,并追踪催促处置进度。
经过与金融机构协作,饿了么不时完善食品平安保险,最高保额50万/年,遇到问题平台先行赔付,再与保险公司结算,最大限度保证消费者权益。饿了么与蚂蚁金服、安定洋保险、国泰保险协作,为用户开拓食品平安理赔的快速通道。
食品平安成果透明可查
2016年,饿了么就在行业内率先发布了餐厅自查数据,并鼓舞消费者就证照不符、商家刷单以及质量问题等状况停止告发。《报告》披露,2016年,饿了么平台主动核对下线与接到投诉下线的违规商家比例为36:1,自查自纠比例高达97%。2016年,平台因合规问题未批准上线的商户共24.32万家,占申请总数近30%,守住食品平安第一关。饿了么更引入检测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以第三方身份实地调查商家资质,截至目前已辅佐清算超越5万家违规商户。
饿了么将3月定为平台的“食品平安月”,在全国范围展开为期31天的食品平安自查自纠工作,力度之大在行业史无前例。刚过去的3月,饿了么对平台上超越100万家商户停止飞行检查,共查出并下线违规餐厅5257家。
推进全行业共同提升食品平安
饿了么不断积极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公共数据对接,依托全国企业信誉信息查询系统,以及食药监系统的各类餐饮效劳答应信息查询功用,确认新入驻商家提供的资质能否存在无证、假证、证照过时等问题。政企双方互通数据的创新监管方式,从上海扩展到了北京、广州、厦门等十多个城市,根本掩盖了网络订餐重点区域。在2017年初,饿了么推出全国首个外卖食安效劳App,将平台上的违规餐厅及时同步至监管部门。
为推进食品平安行业共治,在有关部门引导下,饿了么方案牵头成立“网络餐饮效劳行业协会”,订立商家准入、即时配送等多项行业规范,在食品平安管理上持续创新,为中国食品平安整体形势带来积极变化。
饿了么的种种创新之举一直引领着整个行业在食品平安方面的进步,为同行业所仿效。作为中国最早的在线外卖平台,饿了么构建起买卖平台、即时配送和供给链有机分离的到家效劳生态体系。截止2016年底,饿了么已入驻全国1400个城市,平台用户量超越1.3亿人,其买卖平台日订单峰值超 900 万单。
饿了么作为行业指导者,与众多利益相关方共同建立到家效劳生态,注重与各方的沟通,并不时自我改良与提升,促使整个生态日趋完善。在科技创新、食品平安管理规范、配送员培训和保证体系等方面,饿了么不时引领行业规范,践行社会义务,推进外卖行业的可持续开展。“饿了么希望成为一家巨大的公司,不只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效劳,也努力让将来中国的餐饮环境和食品平安更上一个层次,这将是长期的良知工程,值得自豪的事业。”张旭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