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易伤感 情志疏畅很重要 4大食谱引荐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加,四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春耕现象。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雨水增加满足了万物生长的需求,但也给人们带来了风邪、湿邪侵袭的可能。如何在清明时节正确养生呢?
重庆市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王维说,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正是风邪入侵,湿气较重的时节。因而人体最易受风邪,常呈现湿困、四肢麻木等病症。而湿邪最易伤脾胃,因而,在饮食
上应少吃“动风升阳性发物”如猪头肉,公鸡肉,鹅肉等热性、阳性食品。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肝阳上亢的患者更不宜食用。在汤品调理之中,可多食用利水渗湿、补益之品,如:银耳、薏仁、黄芪、山药、桑葚、杏仁等。
同时可多食:黄豆、燕麦、扁豆、花生等种子食物,以益肝、除烦、去湿、和胃。但饮食调理勿过度,以维护脾胃的正常功用。
清明时节气候湿润,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觉得,说话说:“春动生阳”,因而,春末更要留意多动,选择动作温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经过锻炼可将郁结、刚烈的肝气伸展出来,但运动过程中切忌
过度出汗,以调养五脏。
此外,因清明节是一个祭奠祖先的节日,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所说:“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王主任说,清明时节,人常常容易伤感,从中医来讲,七情不畅也可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升发,从
而招致五脏的功用紊乱,最终招致疾病的发作。因而,还要留意情志的疏畅,可外出踏青赏花,以酣畅情志,但过敏性人群应防止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尽量规避花粉,避免过敏性疾病的发作。同时,适时增减衣物防寒保暖
,做好“春捂”。
总的来说,清明时节养生应留意防春“温”、哮喘、慎吃“发物”,多食养肝之品。如:决明子、山药、百合、银耳、菠菜、韭菜、桑叶、菊花、薄荷、梨子、橘子等,忌食辛辣、大寒、海腥、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如羊肉
、肥肉、海虾、乌梅等,以免推波助澜。
在此引荐几个食谱供大家参考:
清明艾叶粑
先准备好糯米粉和粳米粉,比例为1:1.将采摘来的艾叶清洗后捣烂,然后用捣烂后的艾草参加调好比例的糯米粉和粳米粉中拌匀揉和,就成了艾叶粑面团。取一块艾叶粑面团,将猪肉制成的馅包入,上锅蒸熟便能够享用美味
了。
艾叶草是一味中草药,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护肝利胆的成效。因而,在清明这个节气,进食由艾叶草做成的食物能够有效的清热解毒、消炎降燥并加强人体对疾病的抵御才能。
桑菊薄荷饮
桑叶性味苦甘,归肺、肝经,有分散风热,平降肝阳之效;菊花性味苦甘,归肺、肝经,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效;薄荷性味辛凉,归肺、肝经,有散热解毒之效。桑叶6克,菊花6克,薄荷 3克,用三种药材混合加适量水
,可放少许冰糖,煮沸,代茶饮用。是清明时节,疏风清热,清肝降火之佳品。
韭菜炒猪肉
韭菜,味甘、辛、咸,性温,入肝、胃、肾经。春寒还料峭,春韭入菜来。由此可见春季可多吃一些韭菜。现代研讨证明韭菜富含维生素A,蛋白质,糖类和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有助于疏肝调气,加强脾胃之气。韭菜中硫化物
能协助人体吸收维生素B1,因而韭菜与含量丰厚维生素B1的猪肉类食品搭配,是很营养的吃法。清明人体肝气偏旺,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用,正好可进食春韭调理脾胃,有益肝功用。
白菊花决明粥
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之效。将决明子放入锅中炒出香气即为炒决明子,当然也可在药房购置已炒制好的炒决明子。将炒决明子和白菊花一同加水熬汁,去渣取汁,用汁加粳
米煮粥,放少许冰糖。具有清肝降火,养神通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