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2016 - 2020年)印发“十二五”规划(万维食品[2017] 1号)
各市及省直管县卫生计生委,省疾控中心,省血吸虫病防治研讨所,省职业病防治院,省直各哨点医院:
现将《安徽省食品平安风险监测与评价“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分离实践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
2017年6月5日
(信息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安徽省食品平安风险监测与评价“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平安关乎人民大众身体安康和生命平安,是严重民生问题。食品平安风险监测与评价是确保食品平安的根底和根据,是食品平安工作的前哨。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落实《“安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完成到2030年食品平安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全掩盖,实在保证公众身体安康和饮食平安,推进安康中国建立,依据国度《食品平安规范与监测评价“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分离我省食品平安风险监测与评价工作实践,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及面临形势
(一)工作效果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国度食品平安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的号召,不时强化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工作,量体裁衣,积极倡导创新,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树立健全食品平安风险监测与评价工作体系,各项工作获得明显效果。一是全面推进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工作,为保证食品平安提供有力支撑。自从2010年系统启动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工作以来,我省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工作涵盖食品污染及有害要素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两局部,监测范围触及全省16市105县(市、区),食品污染及有害要素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均完成了县级行政区划全掩盖。构成了以各级卫生计生部门为主体,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技术机构参与的省、市、县食品平安风险监测网络。制定施行省级食品平安风险监测计划,监测种类触及30大类食品,包括近300项指标,累积取得40余万条监测数据,初步树立了具有中央特征的省级食品平安风险监测数据库。在全省设置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227家,建成掩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二是不时完善配套管理制度,稳步提升履职才能。我省树立健全省卫生计生委为主导多部门参与的安徽省食品平安风险监测联动机制,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依托,挂牌成立了国度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安徽中心,组织宣贯并不时落实新制定修订的食品平安规范、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和评价等管理方法,标准相应工作程序,细化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食品平安相关工作内容,厘清了职责分工。积极应用中央投资,支持省和16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置局部食品平安风险监测设备,稳步提升了基层专业技术机构履职才能。三是积极筹备食品平安风险评价队伍建立。借助国度鼎力展开人才队伍建立的契机,积极选派人员参与国度相关培训,组织展开省级培训,食品平安风险监测与评价人才队伍的梯队建立初具雏形,为系统展开食品平安风险评价储藏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四是强化监测数据的应用,探究性展开了食品平安风险评价,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根据。积极参与国度食品平安风险监测评价才能建立,及时跟进了国度食物消费量调查、总膳食研讨、食品毒理学研讨等风险评价根底性工作的新动态,参与国度食品平安风险评价根底数据库构建。定期、不定期针对监测信息展开风险评价,及时发现、预警并稳妥处置了胶囊铬、豆芽菜生长剂、小龙虾水产品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事情的食品平安隐患。
(二)面临形势及应战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食品平安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平安是严重民生工程、民意工程,请求食品平安落实最严谨的规范等“四个最严”的请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安康中国建立,施行食品平安战略,构成紧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平安管理体系,让人民大众吃得放心。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平安工作的高度注重,彰显了维护人民大众身体安康的坚决信念和刚强决计,为我们增强食品平安规范与监测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创新、谐和、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开展理念,为我们从大安康、大卫生的角度做好食品平安规范与监测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构造正在转型晋级,食品消费从全面温饱型向营养安康型转变,居民对食品营养平安的需求越来越高。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快速开展,食品消费运营量大、面广,我国仍处于食品平安矛盾凸显期和问题高发期。另一方面,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时开发应用,以及各种新的食品化学污染物和致病微生物不时呈现,给食品平安规范与监测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应战。同时,在食品产业供应侧变革的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食品平安规范更好地顺应经济开展,释放产业生机,以及变革和增强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种类、食品相关产品新种类等“三新食品”管理,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请求。
当前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和评价工作,与社会经济开展和人民大众的安康保证需求尚有差距,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和评价配套经费短缺,食品平安风险监测设备无法满足工作需求。2016年底安徽省省、市级食品平安风险监测设备配置率只要89.4%和78.1%,与周边兄弟省份存在较大差距。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因子与病因性食品省级溯源平台也因经费短缺无法落实。二是全省各地监测和评价才能不高,开展不平衡,特别是基层监测才能总体较弱更为突出。我省食品平安规范数量与指标仍有缺失,中央食品平安规范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和评价队伍才能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食品污染物及有害要素监测从无到有,食源性疾病监测从单纯的食物中毒事情的调查处置开展到涵盖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汇集性病例剖析,病原学检测、分子分型、药敏实验以及食源性爆发事情调查处置的方方面面,不只工作量骤增而且请求更高,各地普遍存在工作人员数量缺乏、才能不强等现象。四是数据剖析及应用等信息化技术对食品平安及营养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进步。食物消费量、食品毒理学和营养监测等风险评价根底数据库不够系统全面,本省数据搜集尚在起步阶段,食品平安未知风险辨认技术及评价才能单薄。
二、指导思想、制定准绳和开展目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安康大会肉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规划,结实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谐和、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理念,盘绕完成百姓“吃的平安、吃的安康”目的,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平安必需做到“四个最严”等系列重要讲话肉体,立足国情民情、跟踪国际前沿,坚持以安康为中心,促进食品平安与安康交融,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深化变革创新,坚持以基层为重点,补齐短板,施行食品平安战略,充沛发挥食品平安规范与监测评价工作在“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品平安管理体系中的根底性作用。
(二)制定准绳
1.依法履职,强基固本。
盘绕法定职责,针对履职中的单薄环节,找准建立重点,合理配置资源,增强履职才能建立,筑牢工作根底。经过规划建立,进步省级食品平安机构技术才能,强化中央,特别是市县工作根底,全面进步食品平安工作才能和保证程度。
2.变革创新,科学适用。
坚持科学适用、以用为本,科学规划制定相关开展目的和才能建立规范,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互联网+”开展,全面深化食品平安大数据运用,不时提升食品平安规范研制才能、风险隐患发现和系统性风险辨认才能。
3.统筹规划,分级担任。
顺应现状和开展需求,统筹国度和中央不同层级食品平安规范与监测评价工作体系开展规划和才能建立,增强顶层设计,合理肯定各级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食品平安技术机构的建立任务。各地依照规划总体请求,增强组织指导,各司其职、分级担任,有序推进任务落实。
4.开放共享,协同共治。
秉持开放共享理念,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第三方机构等社会力气的作用,鼓舞多方参与,推进构成紧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平安管理体系。在食品平安规范与监测评价工作中构建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
5.立足省情,放眼将来。
立足于实践,效劳于国度及当地需求是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和评价的根本理念,在满足国度监测需求的根底上,着眼于省情,量体裁衣,制定具有本省特征的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和评价规划,为提升全省食品平安程度,确保人民安康提供科学根据。
(三)开展目的
以推进安康中国建立、施行国度食品平安战略为契机,全面构建“规范严谨适用、监测精确高效、评价科学权威、履职保证有力”的食品平安风险监测评价工作体系。到“十三五”末,食品平安规范与监测评价工作体系和才能建立获得严重停顿,制度创新和重点范畴变革获得新的打破,国度、省、地市、县并延伸至乡镇和乡村的四级工作网络根本完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信息化效劳食品平安管理和信息惠民的才能显著进步,为公众安康和饮食平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